News Center
太阳底下无新事,人走世上一遭,为真挚的理想而活着,为仰赖自己与自己爱的人所奋斗着,千古来,熙熙攘攘,终日奔波。
林语堂在《人生的盛宴》一书中打趣道:“世间的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只有人类为生活而工作着。……当我在这里坐在我的书台边时,一只鸽子在我窗外绕着一座礼拜堂的尖塔飞翔着,毫不忧虑午餐吃什么东西。我知道我的午餐比那鸽子的午餐复杂得多,我也知道我所要吃的几样东西,乃是成千累万的人们工作的结果,需要一个极复杂的种植、贸易、运输、递送和烹饪的制度,为了这个原因,人类要获得食物是比动物更困难的。”
我们一边仰望星空,为看似虚妄的理想真切地活着,浩然地诚恳地过着我们的一生;一边却要不时地,脚踏大地,为了下一餐而忙活,不仅想要填饱肚子,更想要吃到不枉此生的美食,由此看来,“吃”已经不单单是一项动物性的简单本能运动,有时,甚至是能寄托人情感、气节的复杂行为。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细想,谁又不是呢?
南来北往,为一碗饭忙。
鲁迅虽是南方人,却喜欢北方口味的菜肴。许广平曾经提议请个北方厨子,但十五块钱的工资鲁迅觉得贵,请不得。于是,依旧许广平下厨,每餐都细心准备,煮好北方粳米,做三四样小菜,便是一顿荤素搭配的“盛宴”。如果活在现在,估计鲁迅能成为一个美食评论大家,以老饕的身份,带大家发现更多令人惊喜的菜式和不得不吃的小菜馆。
出世入世,为一碗饭而忙。
古来士人,就有很强烈的归隐情节。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士人心中,是归隐一派达到和谐完美状态的诗人。
归隐山林,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并非辟谷不食人间烟火,仍旧要操心一日三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耕地,吃上自己种植的大米,能自食其力,方能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底气与气节。陶渊明好酒,所以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但随后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
盘锦大米种植历史久远,长达百余年。据史料记载,1907年盘锦开始水稻种植,之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28年,张学良创办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先河。而营田海水大米种植在辽河入海口,200年来首次耕种,生态种植,理化指标满足国家和欧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