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软米的由来和特点
软米的米质介于糯性与粘性之间的一种优质米,其胚乳外观呈云雾状、乳白色,透明度略差,故又俗称为半糯米。其煮成的米饭质地较软,但软而不烂,富有弹性,且冷饭不回生、适口性和膨化性好,煮饭、熬粥均是养胃上佳之品,是老幼皆宜的健康主食。
软米是云南特有的一种优质米, 特别是籼型优质软米如八宝米、遮放米等是云南省特有的优质米, 是历代向朝廷进贡的佳品, 解放后被列为国家优质上等米, 常用以招待贵宾。并且软米以其适中的直链淀粉含量、独特的蒸煮食用品质在国际市场也倍受亲睐。
软米的区域分布
软米(籼型)原产中国云南, 后传到东南亚各国。现今,越南、缅甸、老挝、巴基斯坦、日本(粳型)等国家和地区均有种植。在我国的软米品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德宏傣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的部分县,在临沧地区的耿马、云和、双江、永德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软米的发展历程
日本食味稻发展及对我国软米发展的影响
日本稻米食味研究领先,其原因是:一,日本开展稻米食味研究很早。20世纪20年代,日本根据《马关条约》割据台湾后,从台湾掠夺大米输入日本,造成日本国内大米供应出现过剩,逐渐由重视稻米数量转向重视稻米质量,开始了稻米食味研究。第二,越光的育成极大推动了日本食味稻的发展。1956年日本育成知名优良食味大米-越光。从1979年起,越光年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全日本稻作面积的30%以上。日本水稻育种界也纷纷以越光为亲本进行食味改良。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开展了“面向需要扩大的新性状水田作物开发”(1989-1997)科研计划,并且通过此计划,育成了一批直链淀粉含量低至5%~16%的粳型软米水稻品种。
在此启示下,江苏农科院利用日本半糯型软米ミルキークイーン(关东194)为亲本先后育成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等系列优良食味软米水稻新品种,这些品种食味水平不仅较江苏省传统品种大幅提高,甚至一些品种超过东北粳稻,因而,极大促进了江苏稻业转型升级。目前,江苏、上海水稻主要是软米,安徽等省也在大力发展。
我国软米的发展历程
1949年建国以来,水稻生产曾长期处于如何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因注重产量而对稻米品质缺少足够的重视。
20 世纪 70 年代初,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和云南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地方软米做出品种改良,育成了滇屯 502 和滇陇 201 等软米品种, 但由于这些品种有严格的地域适应性,推广面积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大众对软米的需求。
20 世纪 80 年代,由于大量劣质米的产销矛盾才使得稻米品 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业部为此于 1986、1988 年分别起草了《食用稻米标准及其测 定方法》 ,为稻米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优质稻米的发展 (朱志伟,1999)。软米作为一种从野生稻中经多代选择培育出的特异优质稻米类型, 因其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佳,对改良我国稻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展了粳型软米育种研究,使其摆脱地域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种植。在辽宁,沈阳农业大学吕文彦教授利用日本软米スノーパール育成“彦粳软玉”系列品种,其中“软玉2号”食味优良。后续审定品种彦粳软玉11、彦粳软玉12和彦粳软玉14在2019年的辽宁省新品种食味评比中名列前茅。
由此可见,软米展示了优良食味特性及良好市场前景,开展软米育种是推动水稻育种进步,采用当地品种与这类软米品种杂交, 并选择适合当地的杂交组合,将软米品种的优良基因转育到当地品种中,保持软米的优良特性,让全中国的人民都吃上“软米”。
本文摘自作者郝巍的有关文献。